分级诊疗的"永川探索" 年节省医药费逾1000万元
“行左胫骨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左外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恢复良好,可负重下地行走。”7月12日上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骨科住院的老人刘远胜,因病情恢复良好需要转诊到地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康复治疗。只见医生在医疗信息平台上轻轻一点,他的住院信息及治疗情况便清晰地出现在转诊单上,拿着这张转诊单,老人不用挂号,就可以直接回到大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康复治疗,原本担心在大医院住久了会产生“高额”费用的刘远胜,心里的石头也落了地。
对老人来讲,如此方便又省钱的线上“转诊”得益于永川区区域基础医疗卫生数据信息平台的建成。近年来,永川区卫生信息化工作按照“政府主导、医改引路、以大代小、以城带乡”的总体建设思路,扎根基层,着眼医疗卫生发展需求,构建了区、镇、村三级卫生计生信息网络,取得了较好的建设成效。仅2016年,全区患者通过分级诊疗节约医药费用约1000余万元。
率先实现区域三级医疗机构信息数据的互联共通
6月30日,在重庆市分级诊疗暨DRGs应用工作推进会上,永川区区长罗清泉对永川区卫生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历程进行阐述。他介绍,早在2010年,永川区便启动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2013年,永川区对全区卫生信息数据进行了清理整合,利用专业工具实现了数据的异构采集和清洗转换,形成统一的标准数据,从而率先实现了区、镇、村医疗卫生信息数据的互联互通。全区医疗卫生体系健全完善,辖区内既有三级医院,国家级特色专科,也有高水平民营医院,初步建成“城市15分钟、农村30分钟健康圈”,实现了“一镇一院”、“一村一室或一村多室”,群众小病不出镇街、大病不出区,区域内就诊率90%以上,是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区、全国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区、全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示范区、全国卫生信息化建设先进区。
“这是个老病号了,在永川区各医疗机构住院记录有十余次,最早我们可以看到他在2012年的住院明细。”永川区卫生计生委规划发展信息科科长刘昌良向记者介绍,在永川区医疗数据中心综合系统输入居民姓名,其档案信息、在所有医疗机构的就诊记录、检查报告单等信息就一目了然,甚至包括生活习惯、既往病史、家族病史等信息。在病人转诊的同时,医疗信息基础数据平台会自动集成转诊病人的电子病历、医嘱、检验检查等信息,从而实现各级医疗机构之间转诊病人诊疗信息的共享,使分级诊疗更智能、更方便、更规范、更高效。
记者看到,该信息平台同时实现了电子病历与健康档案的共享共阅,为病人提供了方便的诊疗依据。截至2017年3月,电子病历结构化处理73万余份,清洗健康档案基础档案119万余份,健康体检84万余份,各类随访记录112万余份,各类诊疗记录达400万余条。
此外,为保护患者隐私,永川区已根据医疗信息的敏感程度进行分级,还对不同层级的医疗机构设置了不同的权限,例如医务人员只能看到前来挂号就诊的患者的信息,并出台规定明确要求诊疗信息“用途仅限于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
去年 全区患者通过分诊疗节约医药费用约1000余万元
“现在病情稳定了很多,还是转回去镇卫生院吧,离家更方便,报销比例也更高。”7月16日,永川区中医院呼吸科,今年56岁的张阿姨因肺病、风湿病等病症有明显好转,将下转至青峰镇卫生院。近年来,永川区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着力推进分级诊疗信息化互联互通,切实抓紧分级诊疗信息系统的建设,建设区域内转诊信息平台,实现了数据存储、查询和分析的功能。
刘昌良介绍,经过各级机构的共同努力,永川区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取得了“167”建设成果。所谓“167”,即一个平台,六大系统,七大功能。这七大功能的第一项就是分级诊疗服务,其次为电子病历与健康档案共享共阅、预约诊疗、居民自助查询、行政智能监管、家庭医生签约精细化管控、区域医学影像集成等。
“通过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直接发起转接诊,免去了线下电话转接诊的繁琐程序,节约了患者诊疗费用,也助推分级诊疗的实现,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 从数量上来讲,今年6月,永川区各医疗机构通过该平台实现了164次上转,32次下转。从费用上来看,仅2016年,全区患者通过分诊疗节约医费约1000余万元”。
依托信息化平台,永川区不仅以基层HIS为入口,规范限制了50个基层首诊病种的转诊行为,也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双向转诊一、二、三级医院全覆盖以及“两升两降”。据统计,同比去年,永川区基层卫生机构门诊人次和住院人次分别增长5.6%和3.7%,门诊次均费用和住院次均费用分别下降2.2%和4.6%。同时,基层医疗机构药占比同比去年下降8.6%,区级医疗机构下降8.9%。
打破信息壁垒 持续改善医疗服务
记者了解得知,近年来,永川区稳妥有序推进分级诊疗改革,建成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同时,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标准化建设也实现全覆盖;2016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达到83.1%;组建了各具特色的医疗机构联合体,创新实施“群众双向转诊只收一次门槛费且就低不就高、政府全额兜底费用”政策,初步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分级诊疗格局。
“分级诊疗的关键在基层医疗水平的提升。2017年,我们又建立了永川区域影像中心和中医医源管理。比如区域影像中心,我们创新实施集中阅片,由影像中心出具阅片报告,开通微信二维码功能,让病人扫描二维码即可查看检验报告。而在中医医源管理版块,对所有的中医医师,开通中华传统医学典籍验方以及名家珍贵讲座视频,让他们用业余的时间充电学习。”永川区卫计委主任邹光明表示,当前是大数据时代,信息化建设应打破壁垒,持续改善医疗服务,为群众提供更加方便、快捷、高效的数字健康服务,切实增强群众体验感和获得感。
同时,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医疗服务监管,促进医疗机构精细化管理,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进一步增强深化医改的综合成效。
“下一步,我们的信息化建设工作重点有两个,一是按照国家卫计委妇幼司要求,研发妇保、儿保软件,实现妇保及预防接种的信息化管理。其次是依托现有信息平台基础,全面推行居民健康卡,实现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与居民健康卡的全面对接。”邹光明说。(蒋永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