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全区开展“两节”活动深耕年俗文化综述

  “萬”字窗花,元宵灯展,社火巡演,冰雪嘉年华……春节、元宵节期间,万全区文化盛宴好戏连台。

  近年来,这区深耕年俗文化,不断充实群众节日文化活动内容,一系列浓浓年味的“两节”活动,也吸引不少游客赶来“闹春”。

  传统年俗经久不衰

  青山如黛,暮色四合。傍晚六点,万全区喷泉广场、东环广场花灯同时亮起,城西河畔瞬间笼罩在浓浓的节日气氛中。

  “真漂亮!”居住在桥东区的市民马先生带着父母、妻儿行走在造型别致的花灯之间,不时拿出手机自拍杆给一家人拍照。

  “今年的灯展在造型、规模和工艺等方面都超越往年。”“华灯溢彩迎新春”活动总策划、万全区委宣传部网信办主任李海峰说,万全历来有挂花灯迎新春的传统,而赏灯也是许多市民春节、元宵节期间不可或缺的文化习惯。

  他介绍,除了规模大、样式多,今年灯展期间,他们还安排了戏曲、歌舞文艺表演,让市民和游客感受到红红火火的年味。

  与灯展一样,社火在年俗活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具有万全地方特色的“打棍”“蹦鼓子”等传统社火一直深受当地群众喜爱。

  郭磊庄镇何家屯村蹦鼓子表演队近期已经做了七八场表演。队员李建启、李增宝说,入腊月以来,除了准备各种年货,他们的大部分精力都投入了蹦鼓子队排练、演出中。得知这些老年俗还深受大家欢迎,他们打从心眼里觉得高兴。

  “正月十四我们还要去参加区里的社火巡演,到时候,欢迎大家来捧场。”他俩一边熟练地整理着腰鼓和队服,一边骄傲地对记者说。

  乡村活动新意盎然

  未见其景,先闻其声。慕名到万全镇参加万全卫城冰雪新春民俗庙会,远远就听到锣鼓声声。

  沿声音望向卫城南广场,几十人身着喜庆的大红色服装,整齐地敲击鼓面,英姿飒爽。队伍后方,一面写着卫城战鼓队的亮黄色镶红边大旗迎风招展,又增添了几分气势。

  “天天都这么热闹。”在广场东侧,卖糖画的小贩备货忙得抬不起头。彼时,广场北侧,一个落差十几米的雪道上,几名游客正坐着硕大的橡胶轮胎顺势而下感受“速度与激情”。

  “我们的庙会主打‘卫城’和‘冰雪’两张品牌,挖掘老特色,借力新热点。”庙会活动负责人、万全镇人大主席李江介绍,除了卫城战鼓队、舞龙、扭秧歌,晋剧、二人台演出,他们今年还设置了冰雪娱乐项目。这样,新年的喜气还在,新的形式提高了游客的参与度,让庙会能吸引更多不同需求的人群。

  在紧邻万全镇的宣平堡乡,冰雪也已经成为乡村新年活动的重要主题。

  石庄屯村冰雪世界营运伊始就受到市民的欢迎。家住桥西区的市民崔女士春节期间多次和家人、朋友来到冰雪世界。

  “过年,图的就是快快乐乐的团圆气氛。以往都是单纯的逛吃逛喝,现在大家更愿意一起玩。冰瀑、冰车、雪地摩托车、简易雪道的项目设置,老中青都能参与,太适合作为节日聚会的余兴节目了。”崔女士说。

  深耕文化留住年味

  “需求对位,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活动满意度才会有质的提高。”万全区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俊飞说:“经济发展需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文化发展也需要同样的思维。”

  王俊飞表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娱乐的选择增多,过年也开始成为寻找精神归属。因此,举办年俗活动,重点是生动呈现本地文化特点和社会真实样貌,是贴近生活,是寻找归属感。

  秉承这样的理念,万全区在今年春节、元宵节期间端出了一道道接地气的“文化盛宴”。

  对传统仪式的持守通过灯展得以满足,在喷泉广场、东环广场60组共71盏花灯,足足展出25天,贯穿春节、元宵节两大节日。

  区文化休闲广场、音乐喷泉广场举行的社火展演、 社火歌舞是一个“零门槛、零费用、零距离”的草根舞台,全区11个乡镇以及孔家庄街道办事处的24支社火队伍共计800人先后在这里亮相。

  各乡镇“各显其能”,针对本地民俗特色开展文化活动,万全卫城冰雪新春民俗庙会、高庙堡乡杏花沟冰雪嘉年华激情上演。

  还有一批带有万全传统文化特色的“萬”字剪纸窗花走进更多百姓家中。这些由区委、区政府统一设计并制作的窗花通过乡镇、街道办及志愿者组织发送给广大群众,带去节日的问候。

  “有新的形式也有旧的习惯,有变化的内容也有不变的心态,只要在传统文化这片厚土上深耕精做,年俗活动才会越来越活泼生动,越来越有生命力。”王俊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