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庆阳市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工作回眸
凝聚力量做奉献 振奋精神创佳作
“文笔生异彩,健步登新程”。2016年,庆阳文广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怀支持下,舆论宣传稳步推进,外宣通联工作不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快速发展,文化项目建设掷地有声,文艺创作异彩纷呈,文化活动组织丰富多彩。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广电宣传“鲜”花齐“放” 2016年,在主题报道中,我市新闻宣传工作集中火力打响扶贫脱贫攻坚宣传战役,在全市提早营造扶贫攻坚的舆论氛围;市电视台还开设文明城市创建和“两学一做”宣传专栏,加大民生类的新闻报道推进了全市文明城市的创建工作。为了更好地推进全市新闻宣传工作,市电视台还完成《点着鼠标奔小康》、《打造发展支撑点》、《热土庆阳》等9部形象片和专题片,在《今晚10分》、综合广播、交通广播等栏目中对秦直道中国(合水)乡村马拉松赛等8次大型活动进行现场直播,圆满完成2016年庆阳春节电视联欢晚会《走进春天》的策划、编排及录制,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全年在央视播出新闻、专题33条(部),居全省第一。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新闻5条,实现零的突破。在甘肃卫视播出新闻538条,居全省第二。“两会”期间,首次在兰州设立省“两会”报道演播室,实时发布“两会”动态,转播“两会”实况,并邀请部分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做客演播室,畅谈“两会”热点,评议“两会”热题带来的方便。庆阳广播电视台第23次获得全省新闻通联工作先进单位,获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集体。1件作品获全国政法综治类三等奖和全省政法综治类一等奖,4件作品获甘肃新闻奖,9件作品获甘肃广播影视奖,1人荣获中宣部新闻战线“好记者讲好故事”全省一等奖,并代表甘肃省参加全国比赛。
牵住“关键”抓项目,文化“服务”上台阶
着力推进重大文化项目建设,实行主要领导“把脉开方”,分管领导“实地督战”,具体业务办理人员“现场催办”的工作机制和做法。目前,庆阳传媒中心裙楼主体已全部封,正在进行室内装饰,34层主楼正在进行地上19层主体建筑。庆阳市大剧院项目主体已封顶,正在进行石材玻璃幕墙安装及内部装修。市图书馆文化馆画院项目已完成了立项、可研等手续。如期建成279个“乡村舞台”、88家数字农家书屋、3城市街道和24个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66个精准扶贫乡镇(街办)综合文化站。8家民办博物馆如期建成实现了“历史再现工程”。投资3.95亿元,采用有线数字光缆+地面无线数字电视相结合的方式,实施的市县电视节目全覆盖工程,目前已敷设光纤网络4753.5公里,覆盖94个乡镇、494个行政村、111120户农户,发展用户16950户。完成了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工程,争取到9800套广播电视村村通设备,完成7个高山台站基础设施建设。“三馆一站一屋”免费开放惠及群众,周开放56小时,建成文物修复室,购置图书报刊借阅机,开通中国知网数据库。组织举办“书香伴我行,读书圆我梦”主题演讲比赛、“倡导全民阅读,打造数字庆阳”培训班、“趣味百科知识竞赛”、“书香庆阳,阅读引领未来”图书宣传周等全民阅读活动,为全市20个中小学校学生发放了5000元的购书补贴券“绿书签”,市图书馆荣获全省“全民阅读基地”。全年农村公益放映电影15597场,超额完成全年任务。
文艺创作“绽异彩”,文化活动“暖民心”
提到文艺创作,更是喜事连连。大型精准扶贫题材秦腔剧《倒水湾》在全市精准脱贫誓师大会上成功演出之后,及时组织市内相关专家30多人进行了研讨修改,重新设计了舞美、制作了布景伴奏、购置了服装道具,完成了三次复排,4月28日进京汇报演出,又在宁夏、县区等巡回演出80多场,反响强烈,引起很大关注。双联题材的眉户剧《女大学生村官》在省上演出得一等奖。共创作、改编《杏花寨传奇》、《南梁星火》等剧本15个。陇剧数字电影《医祖岐伯》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播出,填补了我市乃至我省戏剧电影的空白,开创了陇剧传承发展史上的一个历程碑;陇剧电影《陇上的梦》入围2016年第十三届世界民族电影节和中美国国际电影节;南梁说唱《说说咱的幸福年》被省文化厅推荐参加全国比赛;4人参加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决赛,3人成功登上《星光大道》舞台。组织开展了“千台大戏送农村”活动,专业艺术团体共演出2000多场,为贫困地区送综艺节目28台、送图书10万余册、送流动展览4个、送致富信息等宣传资料20万余份、送字画15000余幅。组织举办了“永远跟党走、同筑中国梦”——庆阳市纪念建党95周年歌咏会活动、“张玉珍大师及四弟子剪纸作品展、“红心向党·魅力庆阳”庆阳市书法美术摄影精品展、“黄天厚土看庆阳”——别义明油画展、毛庐国画书法作品展、“美丽庆阳·幸福家园”摄影展等各类文化宣传活动20多项。
保护利用并重,文物和非遗保护“活”起来
庆阳历史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组织开展了全市2016年“文化遗产日”宣传活动,展出非遗图片30000多张、非遗书籍5000多本,展览非遗藏品10000余件。组团参加了2016年埃及“欢乐春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和“甘肃文化周活动”,我市香包、剪纸、面塑、皮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刘兰芳、赵星萍、赵世川等携带3000余件香包、剪纸、面塑、皮影等优秀作品参加展出,同时还现场进行了传统手工技艺展示。在北京大学举办了“荷包飘香百年高校”——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走进北京大学系列活动,我市非遗保护项目香包刺绣、道情皮影等传承技艺收到首都文化专家的关注和肯定。筹备召开了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贯彻落实情况评估工作座谈会,配合专家组分别对庆阳香包绣制、庆阳剪纸、唢呐艺术、环县道情皮影戏等国家级非遗项目通过会议座谈、实地调研等方式对非遗法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了考察评估。完成了《窑洞营造技艺》《合水面塑》《宁县石雕》等“庆阳市非遗保护系列丛书”的编纂工作,研究出版了《合水面塑》、《黄土花红—陇东民间剪纸艺术大师彭粉女》等非遗书籍。同时,着力加强文物保护工作,先后检查国保单位19处46次、检查省保单位69处96次,完成了全市战国秦长城、明长城、秦直道安全巡查,破获2起文物犯罪案件,追缴文物60余件。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项目26个,落实国保项目21个。完成正宁罗川文庙大殿、正宁赵氏祠堂、宁县王家祠堂、庆城县三合寺、魏镇魏锟墓保护修缮及环县古城局部修缮。出版了《镇原精品文物图集》、《华池县金石录》、《正宁县精品文物图集》。(庆阳市文广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