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县农民文化大院“种文化”

  “艳珍,走快点,彩排时间快到了。”12月18日9时许,安顿孙子吃完早饭,贺兰县金贵镇雄英村村民余月凤叫上同村的朱艳珍赶往农民文化大院。在那里,已有20多名农村妇女聚集在一起准备排练舞蹈,准备在春节期间举办的全县农民文艺汇演中一显身手。

  “这几年,在政府的政策引导、资金支持下,村民们主动参加各类文艺活动,业余生活过得有滋有味。”雄英村农民文化大院负责人贾学忠告诉记者,2014年村民尤建龙将自家闲置的几间房无偿提供给村民,开展文化活动。县里以此作为小型文化阵地,投入资金购置配套设施,组建群众性文化队伍。如今每天有四五十人来文化大院吹拉弹唱、排练节目、阅览图书、看电影。

  这几天,县文化馆派人在村里的农民文化大院指导村民排练节目。“一到冬闲时节,县文化馆的工作人员都会到文化大院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培训辅导工作。”余月凤说,不仅如此,县文化馆还会组织民间文艺骨干到县城进行集中培训。这也是村民们演出越来越专业的奥秘所在。

  “农民文化大院建在农民家中,集政策教育、文体活动等功能于一体,是新形势下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的一种有效途径。”贺兰县文化馆馆长贾刚介绍说,农民文化大院建设重在发挥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为此,贺兰县给予每家农民文化大院2万元补助,用于购买文体器材。民间文艺社团每演出一场,县里还提供1000元补助资金。“目前,贺兰县已建成26个农民文化大院。”

  群众文化根植于乡间沃土,像种庄稼一样“种文化”,贺兰县农民文化大院引领农民尽享惬意生活。据悉,今年从农民文化大院走出来的30多支民间文艺社团开展“乡村文艺演出”173场次,3万多名农民观看了歌舞、小品、戏曲等表演。 (记者 高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