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表示中国组建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为世界发展带来新机遇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夏文娴):4月18日,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在北京正式揭牌成立。专家认为,该机构将商务部对外援助工作有关职责、外交部对外援助协调等职责进行整合,将助推中国国际发展合作事业迈上新台阶,为世界发展带来新机遇,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国家发展合作署的组建,体现了中国从早期受援国身份到近年来日益突出的援助国身份的转变。中国历来重视向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国务院新闻办2016年底公布的数据显示,过去60多年中,中国向16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的援助达4000亿元人民币。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研究所副研究员王洪一在接受采访时说,“中国在60年代末,对外援助比例非常高,当时主要是对非援助。现在中国对外援助占中国的GDP的0.04%,大概一年330亿人民币,每年按照5%的比例在增长。中国对外援助总金额4000多亿人民币,如果按现在的购买力来计算,可能4万亿都不止。对外援助工作在中国对外交往中的作用非常显著。”
    王洪一指出,国务院本轮机构改革将原本涉及多领域、多部门的国际发展合作职能合并,组建一专门直属机构负责拟订对外援助战略方针、规划、政策,统筹协调援外重大问题并提出建议,推进援外方式改革优化等工作,彰显了中国务实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视野和担当。
    肯尼亚内罗毕大学国际经济学高级讲师葛里逊?伊基亚拉认为,中国组建国际发展合作署顺应了时代和世界发展潮流,也十分契合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与减贫需求。葛里逊?伊基亚拉说:“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日益提高,组建国际发展合作署,是顺应需求、有效和重要的措施。我认为现在正是中国积极进入世界舞台的良好时机。国际发展合作署作为一个专门的机构,可以为合作双方实施经济合作、减贫等重要项目提供资金。”
    共建“一带一路”是新时代中国推进互利共赢合作、谋求共同发展的重要平台,是中国面向世界推出的重要公共产品。王洪一指出,组建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是中国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重要举措,将更有效地助力相关项目的实施。他说,“‘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对外合作中的最高战略。发展合作署对推进‘一带一路’的发展意义重大,它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在今后‘一带一路’的项目的实施中,它会起很重要的推动作用。习总书记经常提‘义利观’,发展署可以更好地体现义利观的合作方式,要以义利结合。”
    坦桑尼亚外交关系中心教授伊诺森特?绍认为,国际发展合作署的组建意味着中非合作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非洲国家期待从共建“一带一路”项目中获益。伊诺森特?绍说:“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将推动欧洲、拉美尤其是非洲基础设施的发展,包括铁路、大桥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当地农产品和各种商品的运输能力。‘一带一路’项目还将会增加非洲电力供应。中国正在埃塞俄比亚建设水力发电厂,运营之后,电力还将输出到肯尼亚、坦桑尼亚和乌干达,让工厂将获得廉价充足的电力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