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渝特色+原创歌曲 朝阳中学班级合唱高歌美好生活
(原标题:巴渝特色+原创歌曲 朝阳中学班级合唱高歌美好生活)
华龙网5月21日16时42分讯(凃小义)五月,热情洋溢,生机盎然。5月19日,重庆朝阳中学举行2017“生活多美好”班级合唱比赛决赛。本次参赛曲目均展现了生活的多姿多彩,表达了全体师生创造生活、歌唱生活、赞美生活的情感。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常规综合奖项,此次学校还专门设置了最佳创意、最佳服饰、最佳人气等单项奖,鼓励同学们积极创新。
学生原创歌曲 记录友情点滴
18时30分,比赛在初三19班表演的《思念》《桑塔露琪亚》中拉开帷幕。《国家》《鼓浪屿之波》《可爱的家》《邮递马车》《美丽的梦神》等歌曲时而婉转,时而激昂,是同学们对祖国的祝福,对美好生活的歌颂。
“向上的路总是遥远又崎岖,我们要保持最初的期许……”高二1班的原创歌曲《我们》打动了不少师生。这首歌从作曲到填词,全是由这个班的学生原创。歌曲描述了同学们一起学习、活动的场景,甚至还融入了老师们的口头禅。表达了同学们对当下友情的珍惜,对今后生活的期望。
《我们》的主创人李彧沛介绍,知道此次比赛有原创这个项目,同学们当即就决定一起创作一首属于班级的作品。“合唱比赛是一个增加班级凝聚力的契机,更是展示全班同学团结友爱的舞台。我们希望通过这个机会,让大家见证我们的友情。”李彧沛说,这首歌绝不是她一个人的作品,而是全班同学共同创作完成的。
李彧沛作曲并初步填词后,全班同学一起边练边修改。经过反复修改和排练,运动会、元旦晚会、女生足球赛、男生篮球赛、远足等,高中以来班级的每一次集体活动,都被写进了歌词中。在表演形式上,同学们也积极创新,融入了舞蹈、钢琴弹奏、非洲鼓等元素。
演绎巴渝特色 传承传统文化
当川剧吹打音乐特色与初中生相遇,会是怎样的情景?初一12班表演的《黄杨扁担》融合了竹笛、战鼓、川大锣、川大钹、川小锣、川马锣、川堂鼓、镲子等多种乐器,吹吹打打的曲风体现了浓厚的巴渝特色,令现场老师和家长拍手叫好。
该班班主任兼英语老师的艾亿龙介绍,黄杨扁担是重庆市渝东南民歌,起源于重庆酉阳县和秀山县,是重庆名歌的代表作品,是土家族宝贵的文化资源。“本次演唱,我们在秀山花灯调中融入了川剧吹打的音乐的特色,就是想引导同学们了解国粹文化,爱上民族艺术。”表演中,艾亿龙也亲自上台打鼓、吹奏笛子,使出“十八般武艺”,为同学们助阵。
“虽然我是教外语的,但是很喜欢 土 的东西。”作为一名教师,艾亿龙说自己不仅要教好学生英语知识,肩上还担任着历史重任,希望把民族文化通过学生代代相传。教学之余,他喜欢向同学们传授川江号子、巴南接龙吹打、木洞山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
此外,利用自己的英语专业基础,艾亿龙还将这些民族文化带出了国门。曾经到美国和新加坡的学校进行文化交流,他就把竹笛和川剧吹打介绍给了外国友人。
“这些都是经过历史层层筛选,遗留下来的精髓,我们都很喜欢。”学生陈诗雨说,由于有这么一个热爱民族文化的班主任,“追捧传统艺术”已经成为了这个班的班风。
川剧变脸“空降”现场 师生齐歌美好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在比赛中途,北碚川剧团的蔡斌、彭光辉两位老师“空降”现场,为大家带来了变脸、喷火节目。极具观赏性的表演令全场欢呼不断,将晚会气氛推向高潮。
朝阳中学音乐教研组组长俞珏娟表示,川剧变脸和喷火节目是一个惊喜,老师和学生事先并不知情,“一是想给现场增添气氛,二是希望借此机会向同学们宣扬国粹文化”。
俞珏娟介绍,学校一年一度的合唱比赛是增加班级凝聚力,展现朝阳蓬勃精神的舞台。相比于往年,本次首先在主题上就做了创新,以“生活多美好”为主题,让学生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创造生活的美好,歌唱生活的美好。同学们的表现也令人惊喜,原创、民族文化、多声部合唱等,形式多种多样。
而最后一个节目,学校特别安排全体音乐实习老师一起演唱了一首歌曲。“这是对老师们的欢迎,借此机会将他们介绍给全校师生,希望他们尽快融入朝阳大家庭。”俞珏娟说。
精彩纷呈的节目,让大家领悟到了生活的美好。比赛结束后,朝阳中学党委副书记陈伏兰和德育副校长李鹏临时起意,为同学们朗诵了汪国真的《我微笑着走向生活》和何其芳的《生活是多么广阔》两首诗歌,希望同学们今后不论遇到怎样的挫折,都能热爱生活,勇敢追求生活的美好。
朝阳中学校长王小涛表示,无论是校外还是校内,学校都希望通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教会同学们不止懂得学习,更懂得生活、热爱生活,成为生活这部大合唱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