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红色记忆,实现人生价值

大连理工大学化工与环境生命学部赴辽宁省大连市“红色印记”暑假实践团队社会实践纪实与共和国同龄的大连理工大学自建校以来,无数人才汇聚于此,无数学子,从大工出发

大连理工大学化工与环境生命学部赴辽宁省大连市“红色印记”暑假实践团队社会实践纪实

与共和国同龄的大连理工大学自建校以来,无数人才汇聚于此,无数学子,从大工出发,投身于各行各业的建设中,在这个社会的每个角落里,散发出自己的光与热,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此次的访谈对象——马继刚学长便是这样一个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的优秀大工校友。

2017年7月15日上午9点,大连理工大学化工与环境生命学部赴辽宁省大连市“红色印记”暑假实践团队在大连理工大学西部校区制药楼会议室展开了对马继刚学长的采访。马继刚学长目前是大连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的一名生产部经理。作为2008届毕业生,毕业这么多年来,马学长工作踏实,专注于个人能力的提升,成为了一名优秀的企业工作者。

初见马学长,身形瘦高,一副典型的理工科男生的老实模样,说话风格也是十分谦逊。给人一种大哥哥的感觉。所以此次采访就更像是哥哥对弟弟妹妹们的一场分享会,我们从中收获了不少,对未来也有了更多的思考。

——初成大工人,严谨治学有担当

出生成长于西北大地的马继刚学长,自小学到高中一直过着规律的三点一线的生活,生活学习上没有太大的压力,是个典型的乖孩子。没出过远门的孩子,总是有一颗闯荡的心。于是,高考报志愿时,在老师的指导下,马学长选择报考了大连理工大学。这个带着看海愿望的稚气少年从此在这个滨海城市开始了一场独属于自己的人生旅程。

怀着对化学的热爱,马继刚学长选择了化工专业。这场与化学的邂逅开启了一段他与大工的美好回忆。谈起对大工的记忆,忘不掉的是“学在大工”的浓厚学习氛围。每一位考入大工的学子都怀着满腔的热血,带着梦想从这里启航。在大工,“大学”永远不会是奋斗的终点,不会是安逸的代名词而是另一段人生长跑的起点。当学长谈及“周六不自习的罪恶感”,在场人员都忍俊不禁。这就是大工,一个严谨治学的好地方。

每个人的人生轨迹都会因为一个不大不小的决定而发生变化。选择大工,选择化学,马继刚学长在大工开始了长达七年的学习之路。上课,学习,玩耍,交际这便是马学长的大学生活,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件,马继刚学长在大工简单而快乐地生活着。这一路上,有哭有笑,流过泪,但擦干了便又能向前奔跑。

大四那年,面对择业还是读研深造的人生选择,马学长和现在无数本科生一样,迷茫无所适从,以致在获得保研资格后,又遗憾地与之擦肩而过。学长勇敢选择了考研,最终成功考上了大工的研究生,光荣地成为了制药专业的首届研究生。现在再谈这段时光,学长只是轻描淡写,一笑而过。但个中艰苦,怕是现在的我们难以感受的。”一颗平常心,做好当下事。“这是学长从毕业来的经历中得到的深刻认识。

(马学长谈起自己的求学经历)

——初入社会,脚踏实地有抱负

研究生毕业后,优秀的学长获得了在大连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工作的机会。于是,他便离开了校园,开启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对于择业与深造之间的选择,学长十分有自己的想法。学长认为,作为大工学子,我们应该有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在这社会上贡献一份力量。而所有选择都是基于一定的机遇,所以我们只要做好自己,而不是内心充斥着无谓的恐慌。谈起入职至今的经历,学长以为,“求实创新“的校训对他毕业后的人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首先,“求实“便是踏踏实实做事。这种品质无论是在科研还是在工作中都起着决定作用。我们或早或迟都是要进入工作岗位中去的。而对初入社会的我们而言,不要要求外界能给予我们的,而应该问问自己所能贡献的。当一个人有了这种想法后,就能坚定一步一个脚印去提升自我,实现个人价值的步伐了。毕业后从生产线干起的马学长反复强调了求实之重要性。希望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少一些急躁,多一些思考。

采访过程中,学长提起过自己向来没有什么目标,只是追求做好眼前的每件事。我以为,这已经是很高的目标了。尤其是我们90后这代人,往往心怀理想,可在实干上总有一些欠缺。身为大工人,我想我们应该把握好在这儿学习的机会,培养大工精神,敢想还要肯做才是真英雄。

再说“创新“,在外企工作的马学长在这方面很有感触。创新是推动整个社会进步的源动力。要想做到行业中的领军人物,创新能力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创新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要通过不断的积累与沉淀,才能有这样的能力去改造这个世界。

马学长希望我们能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精一行。无论是简单或是复杂的工作,一时的热情任何人都会有,但只有最后坚持下来的才能“笑傲江湖”。

在访谈中,谦逊温和的马学长让我明白了有一种热爱叫做“坚持不懈”,有一种成功叫做“实事求是”。

(马学长谈及人生选择与价值实现)

——心系后辈,不辞辛苦乐分享

虽然与前几位受访者相比,年轻的马继刚学长的工作时间并不算很长。但是,遇上我们这些还在象牙塔里的大学生,学长充满热情地完成了访谈,除了谈及校园生活里的红色记忆。还为我们解决了诸多疑问。诸如就业选择上的疑惑,学习与工作的权衡等。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学长教给我们的不是如何快速爬上山顶,而是且走且停地欣赏一路风景。“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大家’,也不是每个人都要成为’大家’,平凡的工作也可以创造价值。”学长这么说到。是啊,我们每个人不必要都成为金字塔顶端的人,只要在合适的位置把自己能做的做到最好,你就是自己的英雄,我们不需要去拯救世界,但我们可以以绵薄之力让这个世界更美好。

(马学长为我们解答就业疑惑)

访谈接近尾声时,学长与我们实践团队签订了实践基地协议。对于我们这群不谙世事的后辈们,马继刚学长十分有耐心,并且乐意继续接受往后大工学子对优秀校友的采访。

活动最后,学长给我们留下了“天道酬勤”四字寄语。字虽少但意不轻。我们大工学子,就应该老实做人,勤奋做事。不知不觉访谈就要结束了,我们在欢声笑语中留下了集体合照,希望照片里每个人的笑都能永远深藏在记忆深处。

(签订实践基地协议)

对于此次实践活动,马继刚学长给予了很大肯定,认为这是一个极好的锻炼自我能力,提早认识社会的机会。而我们也从对马学长的访谈中受益匪浅。乐观,平和,谦逊,踏实的马学长是一个大哥哥,也是个好榜样。

身为大工人,今日我们以大工为荣,明日我们要让大工以我们为荣。我们要将大工的红色基因传承下去,要让我们的后辈有朝一日也能听起我们脑海里的大工红色记忆。

(马学长与实践团队成员合照)

作者:大连理工大学化工与环境生命学部赴辽宁省大连市“红色印记”暑假实践团 郑宇萍

中国财经新闻网

郑宇萍

张倩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特别提醒】: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