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鼓励工业企业在地下建停车场、仓储和其他配套

近日,我市出台《关于鼓励工业企业地下空间开发的实施办法》,引导企业向“下”要空间。

在国内外不少城市,地下空间早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如果说,19世纪是桥的世纪,20世纪是高层建筑的世纪,那么21世纪是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世纪。

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过程中,我市将探索停车、商业、仓储、交通、综合管线等功能,其中用于停车功能的占比不少于50%,尽力缓解交通拥堵和停车难问题,有效完善城区和工业园区功能配套,“减脂增肌”提升城市品位。

A政策出台,开发地下空间可享优惠

眼下,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开着私家车上班已经成为常态,不仅街道上时常“抢车位”,企业里也屡见不鲜。与此同时,我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日渐成熟,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板。

针对工业企业,我市专门出台了鼓励其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实施办法。办法规定,海宁市域省级开发区、经认定的工业功能集聚园区内依法取得国有工业土地使用权的,符合海宁市域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并符合海宁市工业产业导向的合法工业企业,可以申请进行工业用地地下空间开发。

工业用地地下空间是指地表以下的空间,用于配套停车、设备用房、仓库、车间等工业生产用途,其中设置地下车库面积不得少于地下室总面积的50%,且地下机动车停车泊位数不得少于50辆。

投资工业用地地下空间开发的企业,还可以享受政策优惠。例如,工业用地地下空间建筑面积不计入项目地上容积率控制指标,并免收地下空间部分的土地出让金和市政基础设施配套费;工业用地地下空间可进行产权确权登记、可抵押融资,但不得单独转让;工业企业免交易地人防费,工业企业同一宗地块内的非生产性建筑面积小于规定面积的(四街道范围内20000平方米,各镇范围内25000平方米),无须建设地下人防设施;新出让工业用地如进行地下空间开发的,在不低于国家规定的工业用地最低出让价的前提下,在项目准入时享受10%地价修正;工业用地地下空间确权面积可100%折算计入地上建筑容积率,按照相关规定可享受提高容积率奖励。

B企业自主,向“下”要空间有益发展

经过一年多施工建设,从3.5公顷的土地变成13万方的新厂房,浙江五德服饰有限公司即将搬进位于许村镇前进村东西大道南侧的新厂房,总经理余荣波指着新厂房对记者讲起了建设中的故事。

原来,浙江五德服饰有限公司主要经营纺织服装、皮革服装、裘皮服装制造,公司现有近2000名员工,住在老厂房时,没有地下室,更没有地下停车场。随着公司的逐步发展,以及工人购买私家车数量的增多,停车成了一个大问题。

“拍下这块土地后,我就规划在新厂房下方建一个25000多平方米的地下停车场。”余荣波回忆道,吃一堑长一智,开发地下空间源于他对旧厂房空间不足的深刻体会。

在新厂房,谈起向“下”要空间的这个决定,余荣波眼里闪现光芒。“有了想法后,我专门了解了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相关政策。”余荣波说,去年年底新厂房结顶,心心念念的停车场也得到了落实,看到又大又宽敞的地下停车库,他很得意自己做对了决定。

企业要想发展好,配套设施必须要做好。望着新建好的工厂,余荣波一直和记者强调,配套设施完善了,工人更满意了,招得到人留得住人,公司发展也就更好了。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今新取得的土地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已经明确,若是原先就取得使用权的土地进行厂房改造更新,也可在申请《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时一并申请。

C“地下城”扩容,严把质量确保安全

近年来,我市正在大力开发地下空间,相应规划逐步落实、有序展开。

全市首创“绿地+停车场”模式,塘桥南堍地下停车场原先是一家汽修厂,如今已建成街心公园和地下停车相结合的停车场。市区桃园幼儿园北侧地下停车场、西山北坡地下停车场、长安公园广场地下空间开发等一批项目相继完工,提供地下车位200余个。

我市结合住宅、商业以及交通枢纽修建的地下停车场、人防工程约占地下空间开发总量的90%以上,地下商业的开发日趋增多。今年有5宗出让土地设定地下容积率,将建设约26000平方米的地下商业设施,盐官古城、杭海万朵城等项目都将实施地下商业开发。

工业用地方面,许村镇53亩工业用地实施地下空间开发27000平方米;经济开发区又有4宗挂牌的工业用地在土地出让合同中明确要求配建地下泊位数不少于机动车总泊位数的70%。

记者了解到,我市地下空间建设工程的勘察、设计、监测、施工、监理业务均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我市正加快建立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公共信息管理平台,通过各部门对地下建(构)筑物和各类管线、设施进行普查建档,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整理后,通过公共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

对地下空间开发的安全性,我市也作出了相应规定。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工程应严格按照国家、省、市有关技术规范及标准,综合考虑其功能设置、平面布局、防火分区、安全疏散、消防给水、防排烟、消防电气和灭火救援设施等,合理设置安全应急设施。

据悉,接下来我市将通过强化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工程建设管理,加强地下空间使用的安全应急体系建设,加强刚性执法力度,对于未经批准擅自改变用途的主体进行依法查处,确保地下空间开发合理有序。

记者手记

早在2016年,我市出台了《关于鼓励企业机器上楼提高土地集约节约水平的实施意见》,向“上”要空间,解决企业生产空间不足的问题。

现在,我们欣喜地看到,海宁城市发展的思路正在改变:由注重地上发展转为统筹地上地下发展,由扁平式简单开发转为立体式高效开发,鼓励一批使用功能全、开发模式新、建设规模大、投资效益高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项目。

当然,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许多问题需要综合考量和合理推进。比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应与城市发展相协调,充分考虑本地土地供需状况、水文地质条件等,重点分析地下空间统筹利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合理确定地下空间的建设规模、时序和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制订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详细规划,鼓励竖向分层立体综合开发和横向相关空间连通开发,对地下交通、安全、商业等功能合理安排,提高整体性和系统性。

综合考虑城市发展远景,预留和控制有关地下空间,比如推进地下综合体建设,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规划建设地下商场、地下步行街等,形成深层大型城市综合体。如美国洛克菲洛中心、巴黎中心广场、新加坡City Link Mall地下街、日本大阪地下商城、俄罗斯马涅什购物中心等都是成功的案例。在杭海城铁车站周围集中开发住宅、购物中心、零售服务业、宾馆娱乐、地下停车场等建筑形态,实现地上地下、职住和商住的联动开发,建成以轨道车站为枢纽的大型居住社区邻里中心,缓解城市交通压力,预防“城市病”。